环保科技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


环境科研

  • MBR耦合电催化处理含盐工业废水中试研究

    黄奕鹏;林瑞琪;黄益民;

    揭阳市某化工企业每天产生50 m~3生活污水和150 m~3含盐量10%生产废水,采用MBR耦合电催化工艺进行分质处理。为降低运营成本,其中MBR中掺杂25%高盐废水,运行条件为MLSS为10 000 mg/L,DO为6~8 mg/L,HRT为24 h,出水COD为397 mg/L;电催化处理高盐生产废水时,极板间距2 cm,电流密度600 A/m~2,电解时间20 min,吨水电耗10.74 kW·h/t,出水COD为490 mg/L,电流效率33.71%。MBR处理后出水与电催化出水混合停留1 h后,出水大肠杆菌为6个/100 g,加入NaHSO_3共计100 mg/L,出水余氯≤0.5 mg/L,出水COD为423 mg/L,经核算全套工艺运行成本为每天1 648.26元,折合吨水处理成本10.99元/t。

    2025年02期 v.31;No.143 1-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水下地形重塑在红星湖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张冉;姚林;

    水下地形重塑是生境营造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在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中,能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通过红星湖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介绍了适合沉水植物生长的环境要求,分析了沉水植物营养盐吸收来源,并确定沉水植物种植的底质要求,最终采用分层填筑的方式进行水下地形塑造,确保沉水植物的生长及水质净化的效果。另外介绍了不同填筑层的施工方法及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2025年02期 v.31;No.143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赤水河流域小水电退出后河流生态水岸一体化修复技术研究

    韦凯;贺康康;王敬富;

    针对贵州省赤水河流域小水电退出河段突出的环境问题,采用流量过程变异程度、水质优劣程度、河流纵向连通指数、河岸稳定性、河岸带人工干扰程度、岸坡水土保持、鱼类多样性、防洪指标、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的符合性等9个评价指标,以及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等3级评价指标,对赤水河小水电退出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发现赤水河小水电退出河段的河流为健康状态。提出河岸稳定性防护与防洪、河岸带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河流水环境与鱼类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关键工程措施及技术。通过实施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至不低于小水电退出前的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总体质量,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发展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025年02期 v.31;No.143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处理技术设计及应用

    张学会;

    本文介绍了一种脱硫废水综合处理技术,对悬浮物的去除非常有效,处理后废水中悬浮物浓度低于30 mg/L。系统不需调节原水pH,只加入一种粉状综合处理药剂。系统产生的污泥与脱硫石膏混合后通过真空皮带机脱水,控制污泥与石膏掺混比例小于1%对石膏的含水率影响有限,不影响石膏的综合利用。采用竖流式沉淀器前置的方案减少了悬浮物进入废水处理系统的量,同时可以回收石膏,在不加药的情况下竖流式沉淀器可去除75%左右悬浮物。可作为脱硫废水浓缩减量、脱硫废水多效闪蒸、脱硫废水烟道旁路蒸发等深度处理工艺的前置工艺。

    2025年02期 v.31;No.143 19-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岩溶碳汇效应影响因素研究——以修文六屯镇龙井岩溶流域为例

    赵若伊;孙布衣;焦树友;何能勇;安娅丽;

    以修文六屯镇龙井岩溶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1个完整水文年的控制实验,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文、水化学理化特征和评估地下水无机碳通量。研究结果显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喀斯特碳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Ca~(2+)、HCO~-_3两种离子的浓度反映了岩溶作用强度;降水量和碳酸岩出露面积是影响DIC含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季节无机碳通量变化规律为夏季(732.44 kg/d)>春季(398.32 kg/d)>冬季(170.68 kg/d)>秋季(70.22 kg/d)。本研究结果为人工干预增加岩溶碳汇提供了数据支撑。

    2025年02期 v.31;No.143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2016—2023年资阳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时空特征及污染物相关性分析

    蒋龙川;文科;李东仙;陈从涛;

    为了解资阳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和污染特征,运用数理分析、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2016-2023年资阳市SO_2、O_3、CO、NO_2、PM_(2.5)、PM_(10)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2023年资阳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以优良天气为主,无严重污染天气情况发生,环境空气质量整体上逐年持续向好,8年间除O_3-8h-90%、NO_2年均浓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外,其他各项污染物浓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资阳市城区首要污染物为PM_(2.5)、O_3及PM_(10);PM_(2.5)污染发生主要集中在1、2、12月(冬季),O_3污染发生主要集中在4-8月(春、夏季);PM_(10)污染发生主要集中在春、冬两季;以汽车尾气为代表的移动源、二次污染源对城区环境空气污染的贡献越来越大。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发现,当显著性值p<0.05时,SO_2、CO年均浓度、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NO_2、PM_(2.5)、PM_(10)年均浓度均呈下降趋势,O_3-8h-90%呈上升趋势;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发现当显著性值P<0.01时,SO_2与PM_(2.5)、PM_(10)显著正相关,CO与PM_(10)极显著正相关;当显著性值p<0.05时,SO_2与CO显著正相关;当显著性值p<0.05时,PM_(2.5)与PM_(10)显著正相关。

    2025年02期 v.31;No.143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贵阳市大气污染物NO2和SO2健康风险评价

    谢军;贾琰;

    为探索贵阳市大气污染物NO_2和SO_2通过呼吸途径对人群的健康风险,基于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收集了贵阳市2018—2022年NO_2和SO_2的日均数据,采用美国环保部推荐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的年均健康风险和季均健康风险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贵阳市2018—2022年大气污染物NO_2和SO_2的年均健康风险值分别为1.51E-09~3.99E-09/a和0.80E-09~2.18E-09/a,均低于国际健康组织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1E-06/a),表明贵阳市大气污染物NO_2和SO_2对居民的健康影响不大。(2)总体上NO_2对人群的健康风险要大于SO_2对人群的健康风险。(3)在大气污染物NO_2和SO_2暴露下的健康风险具有显著的性别和年龄特征。男性健康风险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风险值逐渐减小。(4)NO_2和SO_2对人群健康风险的影响在冬季均表现为最高,夏季最低,表明贵阳市冬季工业生产等设备使用煤炭以及冬季取暖等是导致其增多的主要原因。

    2025年02期 v.31;No.143 39-4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官田水库水质及底泥污染评价

    杨璐瑶;

    官田水库集水区域内岩溶发育,本文对水库水质、泉眼水质及底泥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全库水体水质为劣V类,泉眼水质为地下水V类,库区水体及泉眼均呈现生活污水污染特征。除入湖口DN1#采样点C层为清洁外,其余采样点底泥中A、B、C三层氮磷均为重度污染,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为中、低风险。

    2025年02期 v.31;No.143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2016-2023年贵州省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及趋势预测

    刘荣;胡佳佳;刘昔;徐巍;

    本文以贵州省生态环境监测网数据为基础,总结了2016—2023年贵州省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利用SPSSAU数据科学分析平台,采用灰色GM(1,1)模型方法对贵州省2024—2025年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16—2023年期间,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变好,省辖珠江流域水质优于省辖长江流域水质。2021年出现劣Ⅴ类断面,2022年和2023年消除劣Ⅴ类断面。通过模型预测:2024—2025年贵州省地表水环境质量逐年向好。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年均值趋于地表水Ⅰ类标准;总磷年均值趋于地表水Ⅱ类标准。

    2025年02期 v.31;No.143 51-5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综述

  • 赤泥在环境领域的研究进展

    王正阳;谢涵;冯发亮;艾海城;傅涛;

    赤泥作为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的工业固体废弃物,总产量较大,是一种高价值的可再利用残渣,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对赤泥进行大规模的综合利用,导致其累计库存量超过10亿吨。此外,赤泥极端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强污染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本文主要从土壤化改良、污水处理、废气处理三个方面总结了赤泥在环境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赤泥在环境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2025年02期 v.31;No.143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