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科技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


环境科研

  • 2010—2017年漳江水域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

    席英玉;杨妙峰;郑盛华;林娇;姜双城;林永青;许翠娅;

    根据2010—2017年漳江的环境质量调查资料,对漳江水域中Cu、Pb、Zn、Cd、Hg、As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Cu含量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Pb含量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Zn含量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Cd含量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Hg含量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As含量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不同重金属的含量季节变化较大。这可能和漳江周边的人类活动、地表径流、以及它处在东山湾入海口,受海水动力、台风风暴引起的生物效应等有一定的关系。重金属与温度T、pH、DO无显著相关性。漳江Cu、Pb、Zn、Cd、As含量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Ⅱ类水标准,Hg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水标准,说明漳江水域受Hg轻微污染。

    2025年04期 v.31;No.145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典型商业综合体屋面设备隔声降噪设计与应用

    陈頔;嵇严;王凡;胡小明;

    商业综合体周边通常紧邻住宅及高档办公建筑,综合体附属的室外建筑服务设备所产生的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普遍。本文针对某商业综合体屋面设备噪声影响周边办公楼的问题进行隔声降噪改造,提出排油烟风机和冷却塔的隔声、消声方案。改造后办公楼区域背景噪声均达到国家规范标准,室内声环境良好,原有的噪声问题得到解决。该项目噪声治理结果表明:排油烟风机采用隔声罩进行隔声降噪有明显的效果;冷却塔顶部风扇对高层建筑产生影响时,可考虑采用消声导流筒。本工程实践为排油烟风机和冷却塔等屋面设备的隔声降噪提供了一种可靠适用的方案。

    2025年04期 v.31;No.145 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华南地区城市人工湖生态修复治理技术应用——以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公园景观湖治理工程为例

    程冰冰;

    针对华南地区城市人工湖富营养化治理中存在的技术碎片化、生态修复长效性不足等难题,本文以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公园景观湖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提出“生物-生态协同调控技术体系”(Bio-Ecological Synergistic Regulation, BESR),通过构建“沉水植物-功能微生物-水生动物”三级自净系统,实现水体生态功能的全链条修复。治理后湖体水质由劣V类提升至Ⅱ类,且关键指标(TP≤0.1 mg/L;NH_3-N≤0.5 mg/L)达到景观回用标准。运营期间发现,入侵生物(如福寿螺、罗非鱼、水葫芦)导致TP、COD波动幅度超30%,本研究针对性提出“生态隔离+靶向生物抑制”策略,突破传统单一防控技术的局限性。该技术体系可为华南高温高湿地区人工湖治理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2025年04期 v.31;No.145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STIRPAT模型的港口碳中和发展路径研究及建议——以北方某大型港口为例

    孟琪;赵鲁华;周亿迎;邓红梅;

    本研究以北方某大型港口为例,基于STIRPAT模型深入探讨了港口碳中和的发展路径及建议。STIRPAT模型将港口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和吞吐量引入到模型中,并设定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核算港口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分析了港口的碳排放特征和水平,设置了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对港口未来的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在低碳情景下,港口总体碳排放可于2030年达到峰值;在强化低碳情景下,港口总体碳排放在2025年即可达到峰值,并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提出港口实现碳中和的建议,为港口行业的碳中和路径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港口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2025年04期 v.31;No.145 23-2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武汉某医疗废水处理系统优化运营实例

    王伟龙;张蒙纳;朱倩;王铸;李骎;龙少鹏;

    为保障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应急医院废水病毒充分消杀及水处理系统高效运行,同时也为类似多级处理药剂投加互相制约、多级药剂余量有精确控制需求的水处理场景提供经济可行的参考案例,以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武汉某医疗废水应急处理运营项目为例,通过优化多级连锁逻辑、设定缓冲控制范围及强化内回流传质,提高稳定性、精度、安全性、经济性,结果如下:(1)运行平稳性提高,COD、氨氮、余氯等全面达标,出水余氯精确调控至6.5~10 mg/L;(2)有效氯投加量从约460 mg/L降至约140 mg/L,削减约320 mg/L;停用亚硫酸钠;每班运营人员由3人降至1人;(3)改造二次消毒池加药连锁,进一步提高出水余氯精度,可达7.3~9.2 mg/L。

    2025年04期 v.31;No.145 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重力式无阀滤池的若干设计及运行问题探讨

    李斌;

    随着农村供水保障行动及城乡供水一体化等民生工程的推进,重力式无阀滤池在农村供水等小规模水厂中广泛应用。本文结合云南某县农村水厂的实际运行情况,深入分析重力式无阀滤池的工作原理,整理重力式无阀滤池遇到的运行问题及解决措施。经过理论计算及现场调研剖析,解决了部分老旧水厂的运行不畅及出水不达标问题,满足滤后出水浊度<1 NTU。总结问题并提炼关键技术,以期为重力式无阀滤池的设计及运行提供参考。建议在设计阶段重点关注无阀滤池的标高系统设计;结合反冲洗目标科学确定冲洗水箱容积,冲洗强度宜控制在15 L/(s·m~2),冲洗时长控制在5 min左右,并设置有效的强制反冲洗装置;建议采用K_(80)<2.0均匀级配粗砂滤料,滤料层厚度>700 mm。在运营阶段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定期检查虹吸辅助管、水箱连通管、滤料态势等情况。关注设计、建造、运行全过程,确保水厂出水的稳定,最终提升农村供水效能,实现节水型发展。

    2025年04期 v.31;No.145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乡镇污水管网提质增效实施对策分析——以贵州纳雍阳长镇为例

    杨极;陈守应;孙财远;

    随着经济发展,各乡镇的集镇化建设也在迅速地推进,在乡镇的发展中,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本文结合贵州阳长镇已建污水管网现状,对已建污水管网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为后期同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及提升改造,优化管网设计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5年04期 v.31;No.145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综述

  • MOFs/COFs复合材料处理环境中有机砷的研究进展

    龚妍;周天昕;曹书慧;霍丽娟;

    有机砷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其去甲基化过程中会转变为更具毒性的无机砷,加剧环境污染并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有效去除有机砷具有重要的环境和公共健康意义。金属有机骨架(MOFs)和共价有机骨架(COFs)材料因具有合成简单、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优异、易于改性等优点,成为去除有机砷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MOFs和COFs材料在去除环境中有机砷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多种吸附有机砷的MOFs和COFs材料的制备方法、吸附性能、影响因素,并归纳了不同复合MOFs和COFs材料的稳定性、可回收性及去除机制。最后指出了当前MOFs和COFs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的技术缺陷及限制工程应用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及解决措施。

    2025年04期 v.31;No.145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改良剂对砷、锑污染土壤作用机理及效果研究进展

    何雪莲;梁凌;韦超前;段明宇;

    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有毒元素砷(As)、锑(Sb)在土壤中富集累积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威胁农业安全与人体健康。然而,关于As、Sb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众多,不同的技术有着不同特点,其中改良剂原位钝化因高效快速、成本低及操作简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为全面了解不同改良剂对As、Sb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进展,本研究系统梳理了As、Sb污染土壤修复常用改良剂,重点探讨其修复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常用改良剂(石灰、黏土矿物、金属及其氧化物、生物炭、腐殖酸)通过吸附、沉淀、氧化还原与配位等作用改变土壤中As、Sb赋存形态,降低其迁移性。然而,改良剂无法根除土壤As、Sb,且存在二次活化的风险。因此,针对不同土壤背景(如pH、污染程度),研发适配性强、稳定性高、环保且经济的改良剂(如纳米铁锰氧化物、生物炭-微生物复合材料等),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对推动As、Sb污染土壤安全利用与生态恢复有重要意义。

    2025年04期 v.31;No.145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